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的最新发展思路备受瞩目,其中体教结合是热点话题之一。 在现有的职业体育体系下,运动员专注于专业训练,受教育程度低。 他们常给人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印象。 成绩差、体质下降,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成了两条平行线,戴眼镜的孩子、精神不振的孩子等等抱怨不断……

1 学校空旷,竞技体育困难重重

北京什刹海体校在圈内很有名气。

北京奥运会后,学校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很多家长询问培养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问题。 但经过仔细询问,校方发现,这些家长只对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感兴趣,并不想让孩子成为职业运动员。

据介绍,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都是该校招生的热门项目。 据介绍,“过去,很多人想进什刹海体校,但不一定能选上。体校是中专,毕业后由国家分配;体校是也是专业运动队的人才输出单位,运动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望从这里进入省市队,甚至国家队,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进入体校,意味着户籍由农村转为农村户口。非农,毕业后还是干部,这些优惠条件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很有吸引力的。 招生情况 90年代后急转直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什刹海等各级各类体校逐渐失去了这些优惠,陷入人才选拔迅速萎缩的困境。

有钱的农民不想送孩子上体校

据介绍,北京奥运会击剑冠军钟曼的首任教练、江苏南通少年体校击剑队教练吴娟担心体校选拔人才难。 “现在城市里的人基本上就是孩子,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好前途,但体校很难做到。”

吴教练目前带领学员15人,而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的南通少年体校则拥有70多名击剑运动员。 吴教练说,这些人除了少数能被上级职业队选中成为职业运动员外,最好的出路就是以体育生的身份考入大学,否则难免会面临就业问题。 “现在连本科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中专生不是更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吗?更何况,体校的学生在文化课上也比较欠缺,除了运动技能,其他能力方面与普通中专生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体校。 “以前城里人舍不得送,现在连发了财的农民也舍不得送。”

争冠不育人

不少专家认为,造成目前体校困境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国体校一直未能解决好竞技体育与文化学习的矛盾。 在体校,专业运动员的选拔基本上是以运动成绩作为优胜劣汰的唯一标准。 胜利者可能拥有更美好、更有保障的未来; 被淘汰的人往往因为无事可做而面临就业压力大等困难。 就体校本身而言,体育成绩往往是上级单位考核的唯一标准。 因此,几乎所有体校都很难重视文化课程。 久而久之,体校生逐渐被冠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烙印。

专家认为,面对社会发展的种种压力,究竟是“育人”为先,还是体育成绩为先? 这是当今中国体校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当今中国体育的核心困境。

2 清华模式濒临“跳水”,是必然吗?

高校体育曾经在我国风靡一时。 比如上海复旦大学的排球班,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就曾名噪一时。 近年来,我国高校对跑步运动的热情不减。 清华跳水队的兴衰就是一个例子。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解散了国家跳水队,时任国家跳水队副总教练的于芬一下子失去了队员。 1997年,筹划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清华大学与于奋一拍即合,成立了清华跳水队。 刚组队的时候,队里只有3人和于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能有所作为。 直到伏明霞在清华大学复出,在悉尼夺得奥运冠军,情况才有所改变。

“周鲁新组是最好的,他们读书成绩很好,上午上课,下午练习5个小时,文化学习和潜水训练都很用心。” 清华跳水队鼎盛时期,队员有30多人。 ,培养了伏明霞、肖海亮、郭晶晶、周鲁鑫、王鑫、林跃、罗力士等一批名将。 清华跳水队当时的做法是与地方体育局联合实行“双注册制”,即在清华跳水队训练的球员可以同时注册地方队和清华队。 球员们通常在清华训练,在中国有比赛,你可以代表每个地方的球队参加比赛。 同时,这些队员从小就进入了清华附小,从清华附中一路走到了清华大学。 他们并没有放松对文化的研究。 比如,2001年获得九运会男子双人跳水金牌的李成伟,就是从清华附中考入清华大学的。 因此,清华跳水队在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体教结合的典范。 于芬在她的博士论文《普通高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研究》中曾这样阐述她的理念:“我们希望培养学生运动员,有两个目标,两个结果。这样的运动员是智力和身体全面发展的道德人才,在技术上是世界冠军和奥运新秀,也是自食其力的人。”

而现在,清华跳水队只剩下余奋、一名教练和四名队员,余奋本人也卷入了“奖金门”事件。 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七年前“双重注册制”的废除。 200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专门为清华跳水队设立的“双报名制”被取消,清华队队员只需报名一项——要么代表清华队,要么在地方队报名,引发了当时运动员集体逃离清华队的现象。 罗力士、林跃、王欣、周鲁新、何姿、杨黎光等好苗子放弃了与清华大学签订的15年训练合同和在清华大学的学习,成为职业运动员,他们的最终归宿是国家队。

高校体教结合的探索,由于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利益纠葛和冲突,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持,道路必然越走越窄,体育运动的衰落就是明证。清华跳水队。

3 功利至上,虚拟“双重身份”?

从锻炼学生身体、充分发挥体能、促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体教结合确实可以让学生的素质更加全面。 但真正的问题是:体校连专业运动员都难产,更别说顶尖选手了——

清华大学“眼镜飞人”胡凯,1982年出生,18岁开始练习田径,仅仅训练三个月,他就跑出了10.7秒。 2001年,他高考得了582分。 享受特殊体育录取减200分政策后,考入清华大学专攻田径训练。 2007年在泰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胡凯获得男子100米冠军,被封为“眼镜飞人”。 但在北京奥运会上,胡凯止步于100米第二轮,与世界顶尖运动员的成绩相去甚远。 这一现实与美国顶尖的体育人才基本都来自学校,尤其是高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广州市学生体育艺术教育协会副会长冯肇强坦言JRS直播,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是学校的职责,有条件的可以提高,但竞技体育是体育的事部。

比如,广东省实验中学的羽毛球业余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但至今广东省羽毛球队队员中没有一个是该校出身。 广东省实验中学羽毛球队教练刘继东告诉记者:“毕竟学校要以文化学习为主,文化学习成绩不好,学校不做,家长也不做它,那么学校的体育活动肯定无法继续进行。”

据广州五中工会主席兼总经理刘冠强介绍,广州五中有100多名足球特长生,正式足球教师只有3人。 与体校相比,普通学校体育教师在规模和专业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学生通常很少有机会参加正式比赛,国际比赛更是少之又少。 “平时的训练都是业余水平,比赛很少,水平肯定比不上专业的。”

据了解,目前,为保证职业运动员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体教结合采用了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双录取制,即一个学生在双录取制中进行双录取。一所职业体校和一所普通中学。 一般情况下,双学制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体育学校度过,体育学校对他们进行管理,从事专业的体育训练。

双学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体校从普通学校选材,被选拔的学生转入专业体校进行专业体育训练,具有体校学籍,而学生原保留普通中学学籍; 另一种是学生自幼在专业体校从事专业体育训练,具有体校学籍。 为实施体教结合,体育部门积极与相关普通中学合作,为学生取得普通中学学籍。 但无论是什么情况,双修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专业体校的专业体育训练上,很少或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文化学习。

广州伟伦体校_广州伟伦体校 击剑_伟伦体校羽毛球

据广东省实验中学学生处副主任刘忠礼介绍,被认为是林丹接班人、2008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的王正明,从小就在体校训练。小时候,高中时考入广东省实验中学。 ,但他在实验中学基本没上过课,一直在伟伦体校训练。

4 芬兰小学体育老师是 Dr.

“孩子把时间花在体育锻炼上,会影响文化学习”,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甚至学校老师的观念。

去年底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国体发展政策国际研讨会”上,芬兰乌拉斯库拉大学健康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程树林表示,体育运动很受欢迎在芬兰。 “芬兰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有好的学习成绩,长大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程树林是四川人。 80年代留学芬兰,2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学校体育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的研究。

程树林介绍,在芬兰,高考最热门的专业是体育。 “通常情况下,申请体育专业的考生人数是录取学生人数的10倍以上,而芬兰小学的体育教师必须是博士毕业。”

热爱运动的芬兰学生,他们的文化素质如何?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调查中,芬兰不止一次荣膺世界最佳学校教育冠军。 中学生的阅读、逻辑、数学和自然科学能力世界一流。 在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中,芬兰也多次高居榜首,其中教育的因素十分重要。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 “我们的传统观念是体育锻炼影响文化学习,再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家长担心孩子落后,孩子成天不停地写作业,哪有时间锻炼身体!”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质监测中心主任、研究员蒋崇敏研究称,“发达国家学校的文化课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体育课。但在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有你见过学生上体育课吗?”

去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 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居民以学生居多,社区中很少有人参加体育锻炼。 专家认为,步入社会的人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凸显了学校体育锻炼和教育的重要性。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体育锻炼可能会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进入社会后,体育锻炼可能会一直伴随着他。” 专家呼吁:“只有在学校广泛开展体育教育,让学生从小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从小拥有好身体,长大后也会喜欢运动。这有利于全民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达到健身的目的。”

5个

学以致用强身健体,省五中另辟蹊径

体校学生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人数越来越少。 然而,普通的中小学却成了大多数体育生的选择。

据广州市学生体育艺术教育协会副会长冯兆强介绍,广州有3所学校可供有体育天赋的学生选择:一是以广东省实验中学为代表的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另一个是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广州市第五中学和第十二中学为代表; 三是有特色的学校,比如近几年轮滑运动在一些学校兴起。 事实上,这些学校大多强调学习为先,体育特长为辅,这或许更符合全民健身的根本方向。

广东省实验中学:

大部分优秀学生考入重点大学

广东省实验中学是一所传统体校,尤其是羽毛球享誉海内外。 2006年和2008年,学校连续两届被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指定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得8枚金牌中的7枚。

据该校学生处副主任刘忠利和羽毛球队教练员刘继东、何如国介绍,优秀的学生都不是专业运动员,在体校训练的时间也不过几个小时。 学校招收特殊学生首先考核品德和学习成绩,其次是羽毛球技术。 “所有招收的特殊学生都与学校有协议,必须遵守学校安排的培训。但是,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文化学习。如果文化表演不符合要求,我们将立即停止他们的学习。”直到文化修养提高,成绩达到要求为止。

目前全校羽毛球学员50余人,每周一、三、五下午4:00-6:00进行训练。 遇到比赛,赛前集中训练一段时间,比赛中缺课的课程,赛后补上。 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会是全校师生参与的群众性体育盛会,教练员也会寻找更多的体育爱好者,让他们加入到特长生的队伍中一起训练。 “这样,比赛会更加激烈,运动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近年来,在广州中考前五名的学生中,经常有该校的羽毛球生。 闫凤朝中考考了700多分。 这位全国中学生羽毛球冠军去年以特等生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 据统计,该校特长学生大部分都能考上重点大学,几乎100%升入大学。 今年,新加坡的一些高校甚至前来征求体育特长生。

广州市第五中学:

成绩不佳的特殊学生暂停训练和比赛

广州市第五中学是国家首批体育(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重点学校。 2005年至2008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

五中所在的海珠区足球基础雄厚,几乎每所中小学都有一个比较大的足球场。 后乐园小学和江南二小是传统的足球学校,聚集了全区几乎所有的足球专科儿童。 五中初中每年约有20名足球特长生,主要来自这两所学校。 据五中工会主席兼总经理刘冠强介绍,这些特殊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文化成绩也不差。 很多孩子品学兼优。 目前,五中每个年级都有一支足球队,联系很好。 比如初三和高三面临中考和高考,训练和比赛会减少; 低年级队伍将承担起比赛的重任。 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五中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冠军70余次。

据刘冠强介绍,特殊学生分散到各个班级,更便于管理。 “80年代以前,我们把足球特长聚集在一个班级,对文科成绩要求不高,但后来发现,这样一来,大部分特长的文科成绩都无法提高,很难分配到不同班级后,他们的文化学习要求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回家后还要做作业,没有任何特权。在同学的影响和带动下,特色文化表演学生越来越好。”

从初中到高中,有足球特长生和学校高中部的双向选择。 “不想踢球的孩子可以考其他学校,我们高中部也会对初中部的足球特长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如果学生班的班主任不批准了,那他就不能报考五中的高中部了。”

五中还肩负着为广州足球输送人才的重任。 刘冠强说,区市体校经常来五中选拔人才。 吴伟安、卢琳等现役中超球员,以及广东十一运会队(广东日之拳队)的曹天福、郭子超、叶伟超、陈建龙、彭绍雄、蔡耀辉等现役中超球员均出自中超。 . 5 中学。